绿色建筑对本港的节能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香港高人口密度的环境,以及商业行先的思维,导致绿色建筑发展面对一定难度。香港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许俊民表示,由于本港建筑密度高,部分较大型的节能设施,因经济效益或地点问题考虑,大厦业主未必同意使用,从而影响了绿建发展。
图:英国的零碳建筑物The Barratt Green House
“若果问到大众注不注重环保节能,相信大家都会回答注重,但要大家去做一个决定时,都会先考量经济利益。”许俊民表示。他指出,本港市民的环保意识落后于日本、英国等先进国家,在採用环保设施时,会以经济效益取代长远的环保节能效益,这是本港作为商业化城市的特徵。此外,本港建筑物密度高,一些节能设施未必有足够地方安置,这也是一大限制。
对于绿色建筑,许俊民认为,在实施上是颇困难的。他以“Life Cycle”(生命周期)形容绿色建筑,在设计、兴建、营运、维修以至拆卸都要考虑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故此,在建筑物的每一个周期都要监管,设计完一幢绿色建筑物后,绝不可能交给一个不了解情况的接手人,这只会浪费有关设计。
许俊民又提到,一些绿建材的认证亦不容易做到。因为本港多数建筑材料都是从外国引入,较难追溯产品的供应商,以提供认证。不过,他指出,即使在先进国家亦只能对部分建材作认证。可见,要顾及建筑物每个周期是很有难度。
另外,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副教授李衍华认为,可在学校先推行绿色建筑,并安装太阳板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因为要提高下一代的环保意识,最好是学校直接有相关设施,并知道学校因此而节省的电量。此外,亦建议政府规定新建筑物有0.5%至1%的电力是来自可再生源设施,现时已有人提出。
李衍华称,虽然现时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并“不化算”,但可以改变公众的习惯,过低碳生活,而且随?电费上升,太阳能发电回报率亦会提高。此外,他认为,政府于推动绿色建筑宜多用赏而非罚,虽然在物质未必能给予太多,但一些绿建的评级也能给予荣誉。
此外,政府对绿建发展仍有不少地方可向外国借镜。李衍华举例指,屋宇署的规例本港楼宇的总热传送值(OTTV)不可高于每平方米24瓦特。不过,新加坡及台湾会考虑到若楼宇使用自然採光,会对该楼宇的OTTV放宽约10%,这有利建筑物採用自然採光之馀,亦不会为满足该系数,而大量将热能反射至四周,造成热岛效应。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上海:全面推行建筑“光伏+”应用 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000万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