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而且要“绿色地”活着
友绿• 05月25日 来源:南方周末
2054
4月28日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吉利一款外形颇似劳斯莱斯幻影的新车,被人们戏称为“最耀眼的山寨车”,风头远胜它推出的惟一一款概念车。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 《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公司年会”上,吉利的老板则是会场最让人开心的演讲者——人们对他“李书福式”冷幽默的兴趣,似乎也远大于他演讲的内容。
面对着主持人抛来的一长串问题,李书福双眼迷惘:什么叫绿色公司?然后又如一个交不出作业的小学生,老老实实解释为什么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年会却不清楚什么是绿色公司:“我是企业家俱乐部的一个会员,来参加会议,必须要来,不来是不行的,所以我就来了。”引起底下笑声一片。
李书福不知道什么叫绿色公司——无意或者玩笑,却不妨碍他造“绿色”的汽车。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吉利推出的惟一一款概念车——单门电动车,即以节能环保为最大特色。
不仅仅是吉利。这次上海车展,无论大小厂家,几乎每家都推出一两款新能源车,一共有五十多款新能源车集体亮相。
新能源汽车的密集展示,被视为中国汽车行业对新能源的一次豪赌。
中国汽车企业赌的,是一个未来——新能源技术为中国汽车制造冲破美欧日系车企的围堵,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企业在传统能源汽车上与发达国家相差仍远,但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科技研发,国内无论在动力蓄电池等关键技术上,还是在经济、可靠等方面,相对差距较小,甚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追赶的可能性同时亦有政策支撑:3月20日正式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在3年内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中国政府已经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最高达60万的补贴,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汽车企业赌的,也是一个现在——新能源已经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必须。
本月17日,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美国加州环保局局长琳达·亚当斯告知南方周末记者,加州政府2006年曾通过全美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法案,要求对汽车制造商2009年后生产的小型汽车和轻型卡车尾气排放量设限。但此举遭联邦环保署否决,加州及有意追随的13个州被迫搁浅。
将气候变化问题列入最高优先序列的奥巴马当选后要求环保署重新考虑这一决定。环保署的此次定性,被视为奥巴马政府在应用《洁净空气法》相关条款为出台全国性限排法规铺平道路,美国因此迈出向温室气体宣战的第一步。
长久以来,中美两国一直在利用对方作为自己裹足不前理由的“囚徒困境”或将打破。一种乐观的估计是,今年年底,在哥本哈根,中美都将最终签订《京都议定书》。
届时,中国汽车企业和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将空前加大。
类似这样的挑战与机遇,并不仅限于汽车企业。
本次绿色年会上,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毫不讳言:“金融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过去的10到15年,金融业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但是在2007年达到顶峰之后,金融业面临着深刻的教训,巨大的损失,以及不断的缩水,已经无力引领世界经济前行。广义的绿色行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下一个增长引擎。
看一看周围,可以观察到的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一个共同之处在于,都带有明显的绿色经济的印记: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绿色新政,日本强化了“绿色经济”,韩国政府提出了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绿色经济,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
只是,未来的希望还在远方,但现实的压力却就在眼前。转型之痛,让众多企业踯躅难行。
首先要活下去——这可能才是中国企业家们考虑更多的,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当下。
柳传志将之归结为“长远的未来和当下的生存之间的矛盾”。他举太湖、滇池蓝藻的例子:“当地人谁不知道爱护这个地方?我想排污的人心里也是明白的。但技术的突破,新能源的实现,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中间怎么衔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会场发现:每个人戴一个绿色标志,主持人穿着绿色衬衣,几个老外戴着绿色领带。“什么叫做绿色公司呢?新词一个接一个。前几年讲社会责任,这个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出来,又来了一个绿色公司。我想,其实都差不多,最基本的定义是能够很好地活着,你能长寿,你能持续履行社会责任,才是一个绿色公司。”
面对着开幕式上不足八成的上座率,主办方也不由得反思:这个活动是不是搞早了?
万科的老总王石两周前刚刚参加了一个环保NGO组织的金沙江漂流。在金沙江两岸悬壁当中,王石发现,金沙江的滔滔江水,到它的上游也只是很细小的溪水。王石用自己的经历安慰年会组织者:“汩汩溪流,终将形成滔滔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