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衢州市持续推进迭代升级碳账户碳金融体系建设,目前,衢州碳账户已经涵盖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居民生活六大领域,通过开发碳账户金融、用能预算化管理、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零废生活”等应用场景,已基本形成“碳激励”。今年全市从521家低效高耗企业中调整出9.27万吨标煤,用于支持630家优质企业;实现居民生活碳减排4.32万吨。在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指出,“浙江省衢州市率先探索数字控碳,已为234.2万个企业和个人建立碳账户,创新开发碳账户金融产品。截至2022年6月,该市27家金融机构先后开展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试点,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195亿元。”
一、聚焦现实问题,构建多跨集成的碳账户体系。一是打造碳精算系统。针对碳账户数据不够精准的问题,推进涉碳数据自动采集、全量归集,跨领域贯通6个碳排领域、1个碳汇领域和统计、税务、金融、科技等经济部门,跨系统贯通发改大脑、能源大数据中心、投资平台3.0、经济运行分析、工业在线、产业链预警等应用,跨层级贯通省、市、县、园区、企业。开展碳数据治理,对数据采集、归集、核算、校核、评价、安全等进行全流程规范,建立数据达标率考核和数据校核机制,碳账户数据达标率提升到95%以上。二是集成碳智治应用。针对碳账户应用场景单一的问题,按照“一领域一应用、一区块一特色”,全市面上迭代升级碳账户金融、用能预算化管理2个应用,新上线工业品碳足迹、大宗货物“公转水”在线、四省边际枢纽港碳管理、林业碳汇开发、科技双碳5个应用;各县(市、区)建成零废生活(柯城)、装配式建筑碳账户管理(衢江)、绿色建筑碳账户管理和低碳农邮(龙游)、低碳牧场(江山)、低碳果园(常山)、森林固碳增汇(开化)等应用。其中9个应用场景开发建设承担省级试点任务,实现了各领域省级牵头部门在衢州应用场景开发试点集成。三是推进碳账户共建。针对各领域各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与省发改委开展省市共建碳账户。目前,碳账户体系与省“双碳”智治平台已实现全面贯通。
二、紧扣实战实效,打造集成突破的创新性成果。一是推动全国金融业务流程创新。碳账户金融在全国推广复制,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推动衢州市探索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路径”,13家金融机构已将碳征信报告导入核心系统,嵌入信贷业务的尽职调查、风险管理、授信审批、提款审核、贷后管理全流程,实现贷款金额、利率、期限及担保方式的差别化匹配。2021年,全市27家金融机构上架47款碳金融产品,发放企业碳账户贷款244亿元、个人碳账户贷款40亿元。二是推动能源服务市场模式创新。全面落实用能预算化管理,探索向碳“双控”预算化管理迭代升级,成立衢州市“双碳”公司,导入吉利集团等市场服务主体,创新节能绿能储能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元立等26家企业开展试点建设,部分企业已尝到甜头。如龙游伊利乳业公司清洁能源占比提高到20%,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200吨,每年可降低用能成本400万元。另一方面,促成总投资152亿的吉利“三电”系列项目落地衢州。三是推动企业减碳降本路径创新。新上线工业品碳足迹核算应用,帮助首批100家出口型企业破除“碳壁垒”,降低碳足迹核算第三方认证费用50%,并引导企业对标行业标准开展碳管理,如常山县哲丰新材料公司,通过碳对标管理,磨浆环节降低8%电耗,烘干环节生产线效率提升20%。新上线大宗货物“公转水”在线应用,为89家企业提供“公转水”全程物流市场化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将新增“公转水”运输量161万吨、碳减排量13228吨,为企业节约成本5175万元。四是推动低碳富民市场机制创新。柯城“零废生活”应用,深化与虎哥公司合作,回收生活垃圾2.2万吨、实现碳减排2.9万吨,带动城乡闲置劳动力增收1127余万元,促成投资5.6亿元的数字“零碳”产业园落地柯城。江山“低碳牧场”,实现养殖风险多元管控、产业链条精准匹配、行业监管智能覆盖,预计全年可降低养殖成本1600万元,节约肥料成本510万元。常山县“低碳果园”,发挥柚香谷等公司龙头作用,推行“每净固定1吨碳可兑换1吨商品有机肥”等措施,青石镇飞碓村等试点村的胡柚鲜果销售价格提升50%。
三、坚持争先创优,推进制度重塑的系统性变革。一是全国首创碳监测核算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全覆盖。制订出台了《衢州市碳账户应用场景建设方案》、《碳账户体系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方案》和工业、能源、交通、建筑、农业、个人六大领域建设方案,在全国率先形成规范化碳账户建设体系。核算标准全覆盖。制订发布工业、能源、建筑、道路运输、农业、居民6个碳账户核算评价地方标准,以及银行个人碳账户1个省级团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碳排放高频数据的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标准体系。其中《居民碳账户—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碳减排工作规范》已经省标立项。数据治理全覆盖。制订出台《衢州市碳账户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办法》,印发实施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个人碳账户数据采集校核及责任机制,以及大宗物货“公转水”数据质量管理办法。二是率先构建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撬动全国金融机构业务流程重塑,央行在全国推广衢州碳账户金融,建设银行总行、台州银行总行等金融机构将碳征信报告接入核心系统,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实现了金融支持“双碳”的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推进了绿色金融标准从产业到企业、定性到定量的进步。完善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创新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评价办法,将碳效等级、碳足迹核算、低碳技改、绿电交易等纳入评价体系;制订出台《衢州市货物运输“公转水”节能量与企业用能预算指标挂钩奖励实施方案(试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管理办法(试行)》、《建筑领域减碳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优化各领域核心业务流程。林业碳汇开发流程从9个环节优化到4个环节,实现自动地块审核、自动布设样地、自动碳汇计算、自动生成报告、自动匹配金融等。“公转水在线”优化了物流全程运输的运输链、信息链、管理链、服务链。“低碳牧场”实现了牧业及相关配套融合产业的智能选址,我市依托碳账户成功争取全国绿色低碳农业先行区试点。三是率先形成争先创优的理论成果。时任常务副省长陈金彪在《衢州建设碳账户探索碳排放“双控”新路径的初步实践与思考》上批示:“衢州碳账户经验很好,值得借鉴。”在《衢州市聚焦用能预算化管理,以“三个一”推动能源优化配置》上批示:“衢州综合调节系数的经验值得借鉴,请省能源局阅研。”副省长卢山在《围绕双碳目标,强化精准支持,我省绿色金融跑出加速度》对衢州碳账户作批示肯定。全国政协常务、国家林草局刘东生副局长在《浙江省衢州市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林业“双碳”行动》作了长篇批示,予以充分肯定。《浙江探索试点道路运输企业碳账户应用平台》被交通运输部采用。同时,衢州市作为唯一地方政府代表,受邀参加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举办的“双碳”高层论坛,获解振华、仇保兴和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国际司等领导和专家点赞。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环境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衢州碳账户40余次。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