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碳中和
10落基山研究所(RMI)于2025年11月发布的《建设零碳园区,加速生产侧绿色转型》报告,聚焦园区在“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系统分析国内外零碳园区建设现状、路径及挑战,并提出推进策略。
我国现有各类园区约1.5万家,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30%以上,工业产值贡献显著,是零碳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零碳园区,2025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启动国家级申报,明确“十五五”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核心指标要求单位能耗碳排放较当前全国平均水平下降90%,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0%,若达标可实现33-35亿吨CO₂减排。
我国园区零碳发展历经生态化探索(2007-2010年)、低碳化试点(2010-2024年)、零碳目标深化(2024年至今)三阶段。当前标准体系初步成型,已有4项地方标准、近30项团体标准发布,国家标准《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在研,多地积极试点,如山东建立完整近零碳园区评价体系,内蒙古发布首套建设规范,园区实践集中于工业园区,分布在东部沿海与西北风光资源富集区,形成应对国际碳要求与推动绿电就地消纳两类路径。
零碳园区建设需多系统协同与分类施策,核心路径包括重构绿色能源体系,推动绿电直供、储能及绿氢应用;升级产业结构与创新技术,促进高耗能产业转型与循环经济;创新投融资与商业模式,依托综合能源服务商及绿色金融工具;提升碳管理能力,解决数据溯源与核算标准问题。
全球层面,发展中国家特殊经济区占比89%,多处于绿色转型初期。中国投资的159个海外园区(2022年在营)覆盖54国,以工业园区为主,虽低碳项目较少,但通过技术输出与合作,可助力当地实现跨越式低碳发展。未来,需从完善能碳管理制度、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布局、健全核算认证体系等方面推进国内零碳园区规模化落地,并通过技术对接、标准互通与金融合作,推动海外园区绿色发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区域绿色协同。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研报
智库推荐 2025年建设零碳园区加速生产侧绿色转型报告
19
6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