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绿色
分享到
全国碳交易试点履约期至 碳配额价格遭“腰斩”
友绿• 07月20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570
由于试点整体存在配额供给过量的情况,且CCER作为低成本履约工具首年入市,使得配额价格在此次履约中走低。履约期多地市场出现配额价格下跌,甚至腰斩的现象。

2015年是7个试点碳市场全部启动后的首个履约年。

今年是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天津等5个试点的第二次履约,也是湖北和重庆的首个履约年。总体来看,除天津以外,上海、北京、深圳、广东均按原定期限完成履约,且上海、北京、广东最终履约率均达到100%,深圳和湖北履约率在99%以上。其中,上海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按时且100%完成履约的试点。

湖北和重庆在首次履约大考中,均采取了推迟的策略,目前湖北已完成履约,履约率为81.16%,而重庆将于2015年7月23日完成履约。

今年也是CCER的入市交易和参与履约的元年。7个试点地区CCER累计成交量约885万吨,接近各试点碳市开始以来配额累计成交量的四分之一。其中,上海CCER履约用量最大,约50万吨。

自首个试点启动运行至今,已有2年,在此实践中,试点整体运行平稳,但在从交易数据来看,试点活跃性差异较大,其中天津和重庆活跃性最差。

由于试点整体存在配额供给过量的情况,且CCER作为低成本履约工具首年入市,使得配额价格在此次履约中走低。

京津沪深粤履约成绩突出

第二年履约的5个试点在今年的履约中成绩突出。

今年,北京试点重点排放单位共计543家,比去年增加了128家,包括京冀跨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河北承德市的6家水泥企业。而履约率则由去年的97%,提高至100%。从履约过程来看,与去年相比,北京市责令整改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大幅降低,从第一个履约期的257家减少至今年的14家单位。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初步测算,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降低了5.96%,协同减排1.7万吨二氧化硫和7310吨氮氧化物,减少2193吨PM10和1462吨PM2.5。

广东省2014年度184家控排企业中,仅有1家未按时履约,但该企业在责令整改期内完成履约任务,广东碳市履约率达100%。而去年,广东有2家企业未完成履约,企业履约率为98.9%,配额履约率为99.97%。

深圳今年636家管控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未按时完成履约,履约率为99.7%。而去年,645家控排企业中,有4家未按时完成履约。

天津市2014年度碳排放履约工作再次延后。112家纳入企业中,履约企业111家,履约率为99.1%。而2013年度,在114家纳入企业中,履约企业110家,履约率为96.5%。

与上述5个试点不同,今年是湖北、重庆碳市履约元年,面对首次大考,两试点均采取了延期策略。

其中,湖北碳市延迟履约1个月,截至7月10日,湖北138家控排企业已有112家企业在登记系统内提交足额配额,并完成履约,占企业总数的81.16%。湖北138家控排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减少781万吨,同比降低下降3.19%。

重庆的首年履约实为2013、2014年度合并履约,重庆市发改委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履约最后期限为7月23日,比原计划推迟1个月,截至7月13日,履约率已达70%。

ICIS安迅思中国碳市场分析师林剑玮认为,推迟履约期的做法,不利于政策的严肃性,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对积极履约的企业也有失公平,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会较早参与市场交易,可能面临较高的市场价格,资金也会被长时间占用。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