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绿色
分享到
中国城市双碳指数(2021-2022)
友绿• 08月01日   来源:城市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   702
碳中和
报告简介
|
阅读报告

7月27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办 “全国双碳一盘棋,中国城市在行动”主题研讨会,发布《中国城市双碳指数2021-2022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全国110个城市“双碳”进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价。

《报告》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名列榜首,成都和青岛进入前三,北京、宁波、武汉、厦门、昆明、上海和广州进入前十。宁波、盐城、江门和威海的得分相比上年度有较大升幅,连云港、温州等城市得分下降幅度较大。榆林、马鞍山、日照、芜湖、晋城等城市排名靠后。

《报告》总结了本期参评城市在“双碳”行动中所取得的四个突出进展。

进展一: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2022年中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的58%以上,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光伏,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分布式光伏建设正由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向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扩展。分布式光伏的超常规发展,提高了110个城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消费错配矛盾,为东中部重点城市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进展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为524.9万台,在狭义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25.5%,增速达到85%。110个参评城市2022年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为23.6%,虽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2021年12.2%的平均渗透率,大幅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20%的目标值。

进展三:110个参评城市的减排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碳排放强度来看,110个城市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平均下降21.7%,优于全国18.8%的下降幅度。从排放总量看,110个城市2016~2020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0.58%,显著低于学界所估算的全国碳排放增速2.92%。

进展四: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110个城市的脱钩指数显示,43%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强脱钩,31%的城市呈现弱脱钩,显示一批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发展质量逐步得到提升。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