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数字化、碳中和,将三者耦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开展园区数字化碳中和研究,对产业链延伸、延链强链、优化布局,实现企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集约,提高园区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乃至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园区,是数字化、碳中和的落地空间和载体,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对象;数字化,是园区管理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是园区各项经济活动(包括碳中和)及其管理以数字形式来记录、计算和运用的过程;碳中和,则是园区发展方向和远景目标,也是需要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的工作。
园区,是产业集聚场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免税区、环保产业园、循环经济园区、生态产业园、绿色低碳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各地,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一把手”工程。尽管园区占地不等、龙头行业企业不一、产业链供应链不同,但均成为各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研究发现,我国有各类园区超万家,其中国家级与省级园区达2543家,贡献了超过50%的全国工业经济产值,约31%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立足新时代,在碳中和导向下,园区由“捡到篮子就是菜”升级为产业链招商;产业开始由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向低能耗高效率环境友好型转型升级;管理也由“拍脑袋”向智能化迈进,开创园区协同共生共赢的发展新局面已成必然之趋势。
数字化,是将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或数据集,建立模型进行统一处理和应用的过程。通过数据采集、集成、云计算等技术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监测企业经营管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产业基础现代化的软件包,离不开数字化;推动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供需平衡,离不开数字化。简言之,无论是产业
链供应链安全,还是园区智能化管理、城市“大脑”等,都需要数字基础的支撑;提高园区碳生产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提升数字化水平。
碳达峰碳中和,是远景目标和政策导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自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坚持动态平衡、整体协调、节约优先、创新驱动等原则,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
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相关部门和地方,也相应推出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即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绘就。
园区,无论数字化还是碳达峰,均需从实际出发,摸清家底,加强顶层设计,依据中央安排,从碳源或碳汇、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制定符合各自园区实际的施工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减排降碳为导向,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园区能源生产、储运、销售、消费全产业链管理流程再造,以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材、减污、降碳协同。
顶层设计,要能顶天立地;顶天,要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符合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立地,要能使工作有抓手,项目能落地,绩效能显现、有特色、有亮点。做好园区碳达峰碳中和规划,需要从能源流、碳排放流核查做起,包括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废物流的盘查和核算,为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奠定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安排资金链;发现并利用好人才,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产业升级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途径,体现在价值链曲线上,要提升底部、延伸两端、替代先行。提升底部,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创造品牌;向左延伸,要拥有更多专利、知识产权和企业标准,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向右端延伸要紧盯市场、占有市场,围绕产品提供市场服务,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升级可从进口(境外输入均是)替代做起,通过生产智能化、分工网络化、产品定制化、过程绿色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步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碳中和之路。
由施耐德电气、阿里云、信通院、工信部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数字化与碳中和(园区篇)》,分析了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数字化碳中和是园区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设计了碳中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及其配套机制。采取宏观评价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既有对发展趋势的定性描述也有实践案例的典型剖析,既有图表展示也有实施方案的铺陈,数据翔实,论证充分,方法正确,逻辑清晰,值得园区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读。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2024年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年度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