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绿色
分享到
政府与企业促进个人低碳消费的案例研究
友绿• 06月16日   来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914
碳中和
报告简介
|
阅读报告

报告梳理了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个人低碳消费的现有案例,重点评估了武汉、深圳、南京、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和广东省的碳积分和低碳消费引导和宣传工作,以及外卖、物流等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个人低碳消费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建设低碳消费环境、推动个人践行低碳消费提出建议,助力国家“3060”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增长,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量也在持续上升。在中国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也均在采取措施促进消费增长。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7吨。据碳阻迹完成的《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测算,在1000万以上人口的中国大型城市里,若在衣食住行上选择使用低碳产品或服务,个人年均减排潜力超1吨,十分可观。为早日实现“3060”目标,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各地也应努力减少个人消费的碳排放。

报告发现,多地政府为推动个人低碳消费进行了碳积分方面的尝试,比如武汉市推出的“碳宝包”项目,北京市开展的“绿色出行碳普惠”项目。广东省、成都市还将碳市场与碳积分体系关联形成碳普惠系统,以促进碳积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低碳消费的推广。首先,围绕自身业务进行创新,为用户提供具有低碳属性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多数企业采取这种方式。以美团外卖为例,该公司在其应用上推出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选项,还推广绿色外卖包装,降低外卖产品的碳排放。京东物流则与上下游企业协同推广快递包装减量化,提供可循环物流包装选项、上门回收物流包装等低碳物流服务,降低网络消费造成的物流碳排放。

其次,企业结合自身服务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有激励机制的服务。“绿普惠”利用互联技术,根据其私家车停驶的减排量给予奖励,帮助减少私家车出行造成的碳排放。奥北环保和飞蚂蚁则专注于垃圾回收领域,通过奖励个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使消费品的生命全周期拉长,以此降低消费行为带来的碳排放。

第三种方式,企业利用自身数据能力,将消费者低碳行为所产生的减排贡献可视化,调动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采用这种方式的项目包括“低碳有你”和支付宝“蚂蚁森林”。“低碳有你”可让用户对身边事物进行扫描,在获取碳足迹信息基础上了解碳减排信息,以此鼓励个人探索低碳产品和生活方式。在“蚂蚁森林”方面,用户通过支付宝完成绿色出行、电子账单等低碳消费行为,由此产生的减排量将被支付宝记录下来并转化为森林能量,在支付宝蚂蚁森林频道以能量球的形式呈现给用户,激励用户参与低碳活动。

报告对比政府项目与企业项目后发现,运营目的不同导致两者的成效存在较大差异。地方政府的项目初衷多与减排或改善环境相关,并非以盈利为目标。此类项目主要通过物质激励吸引个人参与,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项目本身缺乏盈利点,常常难以为继。相比之下,企业项目也有其环保目的,但本质上仍为企业盈利目标服务,有较为成熟的商业运行模式,能够维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项目也有明显的优势。政府项目涉及的个人生活场景更全面。尽管政府项目多从出行入手,但多数政府项目都计划对出行以外的消费行为进行碳核算,并以全面覆盖个人生活场景为目标。而企业项目则出于商业竞争、保护数据资源等考量,其减碳量量化方法多从自身产品的角度出发,核算方法不公开不统一,企业间项目数据不互通,因此无法打通各生活场景,难以实现全面推动低碳消费的目的。此外,无论实际运营主体的性质如何,地方政府发起的项目都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对个人而言可信度较企业项目更高。

报告建议探索以公益机构为项目发起方、企业为实施方、地方政府为支持方的综合性行动网络。这个网络应提供科学统一的碳核算标准,比如,不论是在高德或者百度的平台上,公交出行的积分方法是一样的。此外,应鼓励企业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低碳产品和服务,多方协力共同营造绿色消费环境。行动网络还可以联结关注低碳消费并愿意积极实践的个人”先行者“,探索更多的激励手段,鼓励先行者带动更多人低碳消费。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研报